2020-09-21
藝術教研組是一個富有活力、團結向上的團隊,共有6位老師,美術和音樂教師各3人。教研組在榕城率先開展藝術分項選課教學,開設了繪畫、書法、設計、歌唱、器樂演奏、戲曲與音樂等7門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有效促進了學生藝術個性的發展。在校本課程方面,開設了多達基礎素描、合唱、演奏選修課程和“寫意畫花鳥技巧”研究性學習課程,進一步滿足了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和愛好。 在教學研究方面,先后有2位教師獲得優質課...
2020-09-19
完美收官,星耀全球!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斗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三號收官發射一波三折、玉汝于成。之前,因2次航天發射任務失利,工程全線舉一反三進行質量復查,發射時間由5月調整至6月;6月16日,因臨射前發現產品技術問題,為確保百分...
2020-09-16
2019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福州華僑中學美術學科實施方案一、考試性質與原則1.考試性質學業水平考試是根據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和教育考試規定,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的考試,主要衡量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的程度,是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制度。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是高中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依據。2.考試原則堅持素質教育導向,實行全面考核,引導學生認真修習國家規定課程,促進全面發展。...
2020-09-16
沈心工介紹沈心工1870年2月14日生于上海,名慶鴻,字叔逵。心工是他作歌、作曲時用的筆名。1890年中秀才,1895年應聘約翰書院(后改為圣約翰大學)執教中文。兩年后,受“教育救國”思想的感召,毅然放棄了有優厚待遇的教席,考入南洋公學第一屆師范班。戊戌變法失敗后,一批志士仁人紛紛東渡日本尋找救國圖強的辦法。沈心工也于1902年4月赴日本,與魯迅同期進入設在東京的弘文學院。在日本,給了沈心工...
2020-09-16
冼星海介紹少年時期1905年6月13日,冼星海生于澳門一個貧苦家庭。冼星海6歲時隨母親黃蘇英去新加坡,進入了新加坡的養正學校。養正學校的區健夫老師,最先賞識冼星海的音樂秉賦,并選他進入學校軍樂隊,讓他開始接觸樂器和音樂訓練。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1918年,母親想方設法來到廣州,把13歲的冼星海送進了嶺南大學(現中山大學)學習小提琴,開始正規的音樂課程。進入嶺南大學后,為了貼補家用,冼星...
2020-09-15
獨特的民族風【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價值觀:欣賞幾首有代表性的民歌,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認識、理解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民歌的風格特征。2、知識與技能:認識“長調”、“囊瑪”、“愛情歌曲”等民歌體裁。從旋律、節奏特點等方面對三個民族的音樂進行比較。3、過程和方法:學生分成三個組,分別代表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各組對自己收集到的本民族的地理、風土人情、文化傳統等方面進行分析,進而對民族音樂...
2020-09-10
開放教學,激發想象——新課改下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分析摘要: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美術的教學既要側重培養學生的繪畫技巧與能力,更要側重學生的學科素養,使之在藝術方面能夠得到全方位的發展。因此,初中美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立足于學生美術學習需求,合理采用開放式教學模式來促進學生個性化美術學習,并借助藝術想象力、審美能力的培養來提高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本文就核心素養視角下美術教學中培養...
2020-09-06
論傳統文化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滲透陳曦福建省福州市華僑中學摘要:音樂教學是傳承傳統文化的有效方式,學生學習傳統音樂可以了解什么是傳統文化,大大的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為發揚傳統文化奠定了基礎。但是教師在課堂實踐中要做到這一點并不是那么簡單,很多老師沒有辦法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降低了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沒有辦法產生愛國思想,阻礙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本文中將音樂教學作為結合點,闡述了在初中音樂...
2020-09-04
淺談柏遼茲 陳子璇內容提要:研究包括浪漫主義標題交響樂,代表作品,配器法的改變,作品固定樂思以及對后世西方音樂發展的影響等。關鍵詞:浪漫主義交響曲;《幻想交響曲》;配器法的改革;固定樂思;創作風格和影響。赫克托·柏遼茲(Hector Berlioz , 1803—1869)是浪漫主義標題交響曲的創立者,也是法國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柏遼茲在生前幾乎一直...